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許理事長發表的「金融業發展建言」,內容提到「目前銀行…存放款利差偏低,無法支應風險與作業成本;市場利率太低亦使保險業之經營陷入困境」之說明
中央銀行新聞參考資料 101年2月17日發布
<網址:http://www.cbc.gov.tw> 101年2月22日修正
本(17)日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許理事長發表的「金融業發展建言」,內容提到「目前銀行…存放款利差偏低,無法支應風險與作業成本;市場利率太低亦使保險業之經營陷入困境」,本行特說明如下:
一、主要國家銀行業利差均縮小
BIS指出,近年來主要國家銀行業利差均有縮小趨勢,主要原因為銀行業競爭激烈,以及全球利率走低(詳見表1)。當放款利率為6%,2%的利差不足為奇;但放款利率降到3%,利差不可能維持在2%的水準。
二、台灣銀行業利差及獲利改善
就台灣而言,2009年以來銀行業之存放款利差亦逐步改善,由2009年的1.22個百分點,擴大至2011年的1.41個百分點(詳見圖1)。
此外,2009年本國銀行稅前盈餘僅839億元,2011年大幅增加至2,000億元(詳見圖2)。
三、與各國比較,台灣的名目利率雖較低,但實質利率水準高於多數國家
我國超額儲蓄一向居高,2001年至2011年超額儲蓄累計達10.7兆元,加上外資持續流入與物價維持低且穩定,以致名目利率較低。惟本年初存款實質利率已由負轉正,高於絕大多數國家(詳見表2)。
四、為維持金融穩定,央行致力沖銷,將銀行超額準備維持在合理水準
100年全年銀行超額準備月平均僅140億元,100年12月也只有154億元。
五、保險業宜多注意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
保險業因吸收龐大的長期資金,但國內缺乏長期投資商品,以致長期存在資產負債期限錯配(maturity mismatch)的問題。在此情況下,當利率波動時就會影響其財務狀況。央行希望保險業能多加注意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
99年6月24日央行理事會後,曾就此問題對外說明,並有壽險業者公開深表贊同 (詳附相關新聞報導)。
六、建議許理事長負責的金融研訓院,參考政府刻正推動的「黃金十年計畫」有關「金融發展部分」,除致力培訓金融人才外,宜仿工研院的角色,研究開發金融商品、技術轉移,以協助銀行業務多元化,提升銀行獲利能力,並促進金融穩定。
備註:
業務聯繫單位:經濟研究處 電話:23571741
新聞聯繫單位:秘書處聯絡科 電話:2357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