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不宜視為「資金外逃」
中央銀行新聞稿 102年5月20日發布
<網址:http://www.cbc.gov.tw> (102)新聞發布第104號
對外投資不宜視為「資金外逃」
一、超額儲蓄與經常帳順差的關係
1. 一個國家如有超額儲蓄[1],其國際收支的經常帳必然出現順差 (即S-I = X-M)。
2. 經常帳順差即表示該國對外債權淨額增加。
3. 其增加數分別由家庭、企業、政府及銀行部門持有。家庭及企業的淨增加數即代表民間資金淨流出。
德國、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南韓及台灣經常帳均有順差,民間資金均呈淨流出,參見下表。
(單位:億美元)
2012年 |
德國 |
中國 大陸 |
日本 |
新加坡 |
台灣 (2013Q1) |
南韓 |
經常帳 |
2,386 |
1,931 |
604 |
514 |
496 (110.9) |
431 |
資本及金融帳 [2] |
-3,009 |
-168 |
-1,036 |
-283 |
-315 (-95.5) |
-317 |
準備資產(央行國外資產) |
-17 |
-966 |
379 |
-262 |
-155 (-21.5) |
-119 |
二、經常帳順差所產生的國外債權淨增加,由家庭、企業、政府及銀行部門作合理的資產配置,不能解釋為「資金外逃」。
在資金進出自由的情況下,外資流入台灣的資金亦為數不少。本年4月底,外資持有台灣的股票、債券及存款,按市值計價高達2,358億美元,占外匯存底的58%。
三、2011年第1季及第3季,外人直接投資(FDI)呈現淨流出 23.04億美元及11.88億美元,主要係某大金控外國籍股東股權轉讓給國內股東及美商AIG出售南山人壽,匯出資金所致。
此兩案純係民營公司的國外股權轉讓給國人。此二公司至今持續正常營運,就業人數亦呈增加,並未影響國內的經濟活動。
四、在經常帳呈現順差的情況下,家庭及企業部門全球佈局其資金,除可提高其收益率之外,亦有助於國內金融的穩定。「對外投資」不宜視為「資金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