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第227號(本(19)日美國聯準會網站公布某位官員之演講稿,該文稿圖8提供新興經濟體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之變動率及國際準備增加數相對GDP的比率。經查其數據與事實有所出入)
中央銀行新聞稿 99年11月19日發布
99年11月20日增訂
<網址:http://www.cbc.gov.tw> (99)新聞發布第227號
本(19)日美國聯準會網站公布某位官員之演講稿,該文稿圖8提供新興經濟體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之變動率及國際準備增加數相對GDP的比率。經查其數據與事實有所出入,特澄清如下:
一、有關REER問題:
1. REER不能代表均衡匯率。
2. REER的計算,因所包括的貨幣種類、各幣別權數、採用的物價指數及基期不一,而有不同的水準值。
3. 計算REER的變動率,亦因比較基期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距。更何況,所選擇的基期不代表均衡情況。
4. 根據該圖,2010年9月與2009年9月比較,新台幣REER下降2.8%;惟根據本行計算之REER,上述期間僅下降0.2%(主要係因我國物價較他國相對穩定)。如以本年11月18日與2009年1月相比,本行計算之新台幣REER則上升4.4%。
5. 根據聯準會自行計算之美元REER,2010年9月則較2009年9月下降2.4%。另根據DXY美元匯率指數,2010年6月17日為88.405,至11月18日下降為78.585。
6. 本年1至10月台灣以美元計算之進口物價指數的年增率為12.51%,以新台幣計算之進口物價指數則僅上升7.87%,相差4.64個百分點,即代表新台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的升值幅度。
7. 從上述可知,計算REER所採用的資料及比較基期的不同,該圖各幣別的位置會上下大幅移動。事實上,該圖位於上方的各幣別,其物價漲幅一般均較高。
二、至於國際準備增加數相對GDP的比率,此比率較高,不能就代表該國干預匯率。
1. 該比率受下述因素的影響:
(1) 原來的國際準備的水準值。
(2) 國際準備的幣別組合。
(3) 投資收益的大小。
(4) GDP的大小。
2. 外匯存底的成長率可能係較佳的衡量指標。台灣外匯存底的月增率,2010年10月僅0.8%,9月較高為2.27%,係因歐元等幣別對美元升值所致。
從上述資料觀察,可證明我國並未干預匯市以阻升新台幣。
3. 如採用「外匯存底增加率」替代「國際準備增加數相對GDP的比率」,該圖中新台幣的位置會向左邊移動,而某些幣別則往右邊大幅移動。且該圖中負斜率的紅線,即轉呈近乎水平線,表示「外匯存底增加率」與「REER變動率」,兩者並無關聯。
美國財政部於2006年所提外匯存底適足性的報告,亦以「外匯存底增加率」來表明新興經濟體外匯存底增加幅度。
4. 台灣外匯存底10月底雖達US$383.835 billion,但外資投資國內有價證券達 US$210.88 billion,占外匯存底的比率高達54.94%,上述外資主要來自美國。衡量外匯存底的合理水準,宜考量流入的短期資金。
備註:新聞聯繫單位:秘書處聯絡科 電話:(02)2357-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