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第047號(本(23)日工商協進會舉辦之早餐會中,工商界建請政府密切注意與台灣相互競爭之鄰國採行之匯率及其他財經措施,及時採取必要對策,以維持外銷競爭力。本行已於會中說明,特再提供下述相關資料,供各界參考。)
中央銀行新聞稿 98年2 月23 日發布
<網址:http://www.cbc.gov.tw> (98) 新聞發布第047號
本(23)日工商協進會舉辦之早餐會中,工商界建請政府密切注意與台灣相互競爭之鄰國採行之匯率及其他財經措施,及時採取必要對策,以維持外銷競爭力。本行已於會中說明,特再提供下述相關資料,供各界參考。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計算之實質有效匯率指數(2000年為100),2009年1月,新臺幣僅76.55,而韓元則為80.95,新臺幣尚低於韓元4.4個百分點。 2007年韓元大幅貶值,而韓元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仍高於新臺幣,係因前幾年韓元升幅大於新臺幣;而且,2000年以來,南韓物價漲幅,遠大於台灣。 匯率在短期內,對進出口會有影響,但影響進出口的主要因素為經濟成長率。此外,產品結構及市場分佈亦有關聯。2007年韓元雖大幅貶值,但南韓對日本及德國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7.1%及-8.8%,均低於台灣的10.2%及10.7%,可資佐證。 就前兩大產品佔總出口的比重,韓國為34.1%,台灣則高達44.7%。就前二大市場比重言,南韓為37.3%,台灣亦高達51%,台灣出口產品及市場顯然均過於集中。 近年來,新臺幣與韓元匯率升貶互見,但自2001年以來,出口年增率,韓國均高於台灣。就2008年言,韓國為13%、台灣為3%,相差10個百分點。就產品別分析,韓國船舶、煉油及鋼鐵均大幅成長,此三項對出口成長之貢獻率高於台灣約6個百分點。 就市場分析,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減少0.8%,而韓國則增加10.5%,對出口貢獻率相去3.1個百分點。此外,韓國對新興市場特別是巴西及蘇俄,出口亦大幅成長。 另外,韓國產品多有自己品牌,台灣半導體及面板產業則多代工。當產品訂單減少時,多將訂單留在國內生產,代工產業則馬上受到影響。 就經常帳言,2008年台灣為順差,韓國則呈現逆差。另外,就外匯存底變動數比較,韓國減少613億美元之多(且外債高於外匯存底),而台灣外匯存底則增加214億美元。 2008年韓元大幅貶值係因經常帳逆差及資本外流所致。兩國國際收支情況迥異,因此匯率表現也不一樣。 出口競爭力之提升,長期而言,宜提高生產力,並致力於產品開發、市場擴展、品牌建立及技術研發。 匯率跟利率一樣,其影響為正反兩面。近日新臺幣貶值,不少進口商紛紛打電話到本行抗議。尤其日本係台灣機器及原材料的進口國,過去三年,進口比重高達21%。2007年初以來日圓又升值21.38%之多,機器及原材料進口的新臺幣價格均大幅上漲,最後都會影響到出口產品的價格。 匯率係一種價格,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本行尊重市場機制,但如因季節因素或偶發因素造成新臺幣匯率過度波動,致未能反映基本經濟情勢時,本行將適度調節,以維持外匯市場秩序。
備註:新聞聯繫單位:秘書處聯絡科 電話:2357-15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