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中央銀行-中文版

:::

新聞發布第43號(超額儲蓄與利率)

發布日期:

中央銀行新聞稿                        96年3月15日發布

<網址:http://www.cbc.gov.tw>         (96)新聞發布第43號

超額儲蓄與利率

一、鉅額超額儲蓄5.5兆元

所謂超額儲蓄就是指將政府與民間的儲蓄用於國內投資(含資本形成及存貨)後所剩的資金。超額儲蓄的產生是反映國人出售給國外的商品與勞務大於自國外購買的商品與勞務。

我國為小型開放經濟體。近10年來,在貿易持續順差下,超額儲蓄持續累積,民國86年至95年國民儲蓄累計達新臺幣26.75兆元,扣減21.29兆元的國內投資後,超額儲蓄金額達5.5兆元。

                                        新臺幣兆元

國民儲蓄毛額

國內投資毛額

超額儲蓄金額

86

2.27

2.07

0.20

87

2.42

2.31

0.11

88

2.54

2.28

0.26

89

2.61

2.33

0.28

90

2.43

1.81

0.62

91

2.66

1.77

0.89

92

2.80

1.79

1.01

93

2.93

2.31

0.62

94

2.88

2.26

0.62

95f

3.20

2.35

0.85

86-95

26.75

21.29

5.46

 

二、資本淨流入58.7億美元,約折合新臺幣2,000億元

過去10年間國外長短期投資所流入的資金大於國內流出的資金58.7億美元,折合新臺幣約0.2兆元,若加計上述超額儲蓄5.5兆元,則國內剩餘資金達5.7兆元之多。這些資金主要流向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及壽險商品。

 

 

億美元

民國86年-95年

外人來台投資

國人對外投資

直接投資

      273.0

          567.4

證券投資

     1,293.7

         1,816.3

其他投資

       849.9

           -25.8

合計

 A     2,416.6

B     2,357.9

      淨流入 (A-B)

         58.7

 

 

三、銀行超額準備控制在合理水準,貨幣數量成長適度,物價上漲率低而穩定

這些資金有一大部分係流向銀行存款,銀行將這些存款運用在承做放款、投資證券及提存準備金等,所餘資金即為銀行的超額準備。

為維持物價與金融穩定,控制貨幣數量於合理範圍,央行必須適度控制銀行超額準備之水準,以防止銀行過度放款。因此,近10年來央行以發行定存單(3.6)、收受金融機構轉存款(1),以及換匯交易(0.3)等工具回收餘裕資金,累計回收4.9兆元。銀行超額準備每日平均維持在新臺幣68億元,尚屬適當。

在央行審慎操作下,過去10年間我國準備貨幣、銀行放款與投資、及貨幣數量M2年增率均維持在合理水準,物價漲幅低且平穩。

年增率

95年(%

86年至95  (%)

準備貨幣

5.33

5.52

銀行放款與投資

4.08

4.50

貨幣數量M2

6.22

6.54

消費者物價

0.60

0.81

核心消費者物價

0.54

0.59

CPI年增率


 

四、民間資金缺乏投資機會,導致利率較低

雖然央行已積極沖銷銀行餘裕資金,維持銀行超額準備於適當水準,但由於民間持有的龐大資金缺乏理想的投資機會,因此在資金供給大於需求下,國內利率較低。

尤其近兩年來國內債券型基金規模明顯縮減,由93年5月之2.4兆元降至1.1兆元,減少約1.3兆元。這些減少的資金持續流向大型金融機構,購買政府債券,導致長期債券利率走低。


Q&A

問題一、假如只有外國人來台投資,而國人未赴海外投資,國內資金情況會如何?

答:我國已開放對外資本交易,國人得自由配置資金。如國人未赴海外投資,國內剩餘資金將更為龐大,利率將更低。近兩年來國人投資海外金額明顯增加,有助於去化國內剩餘資金,對國內金融市場具穩定效果。

 

問題二、國際收支順差是否愈大愈好?

答:我國外匯存底已達2,680億美元,足敷16個月進口之用。因此,國際收支綜合餘額的絕對數若接近零(即達到平衡),有助於國內金融的穩定。

 

問題三、保險業投資國外資金有多少?

答:截至本(96)年2月底止保險業赴外投資的資金有612億美元,惟其中有50.23%(約307億美元)的資金有做換匯避險,亦即銀行從國外借外匯與保險公司的新臺幣交換,因此避險的307億美元資金並未流出。

 

問題四、如何解決社會資金過剩問題?

答:根本解決之道,在提振投資,增加資金需求。希望行政院推動的大投資計畫,有助於該問題之解決。

 

 

 

 

  備註:

業務聯繫單位:經濟研究處金融統計科 電話:(0223571741

新聞聯繫單位:秘書處聯絡科  電話:(02) 23571558

 

 

 

 

 

收合/CLOSE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