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第183號(QFII制度並未妨礙外資的進出)
<網址:http:/www.cbc.gov.tw>
兩週前台北股價指數下跌,一、二外資經紀商怪罪於我國實施之「外國專業投資機構(QFII)制度」,並不斷透過媒體批評「央行保守」,為讓社會大眾瞭解事實真象,特澄清如下:
一、央行並非證券市場之主管機關,如主管機關擬調整相關規定而洽商央行時,央行本於職責,會提供意見。
二、資本市場全球化後,投資人資產配置會區分國內、國外;固定收入之債券、股票。兩週以前,美國投資人看淡股市,將資金由股市轉向債券,資金由亞洲股市回流美國購買債券,亞洲股價因而下跌(並非媒體所言轉向南韓)。近日投資人將資金重投股市,資金重回台灣及南韓,兩國股價因而上漲。此段期間,我國之QFII制度並未調整。所謂QFII制度妨礙外資,查與事實不符,投資人係將資金投入預期報酬率最高的地方。
三、我國目前QFII制度並未妨礙外資的進出,單一外資投資金額上限為三O億美元,但目前僅有兩家申請投資金額達到二O億美元,而其實際匯入金額均未達九億美元。
四、央行認為客觀環境的改變,QFII制度可加檢討。至盼此一、二外資經紀商若有意見應向主管機關提出建言,而不要不斷私下向媒體放話。
五、央行認為推動自由化的過程中,務必要兼顧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在檢討QFII制度時,宜特別注意到「如何防範投機客(特別是避險基金HEDGE FUND)在國外市場拋空台股期貨指數」及「如何對陸資有效管理」二項問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之研究報告,一九九七年泰國發生金融危機,HEDGE FUND扮演了重要角色,國人應以此為殷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