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第155號(中央銀行積極推動債券市場發展)
券市場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功能。
詳見附件:中央銀行積極推動債券市場發展


附件
中央銀行積極推動債券市場發展
推動政府債券全面無實體化
建立無實體債券制度
近年來公債發行數量大幅增加,鑑於實體債票,具有偽造、變造及保管、運送等風險,為落實政府金融革新政策,促進債券市場之發展,央行經參酌先進國家無實體公債之發展經驗與國內債券市場相關法令及交易特性,訂定「中央登錄公債作業要點」,並完成制度規劃及電腦系統建置,自八十六年九月起,公債改以登記形式發行,透過央行與清算銀行主機連線的運作,以電腦登錄方式辦理發售、移轉及還本付息等作業。
無實體公債發行以來,深受市場肯定;央行續於九十年十月規劃推出無實體國庫券,經完成「國庫券經售及買回作業處理要點」之訂定及「中央登錄債券作業要點」等相關法規之修訂,併同無實體公債於中央登錄債券系統運作;並改進國庫券之標售方式,簡化利息所得稅之扣繳程序,達成中央政府債券全面無實體化之目標。
中央登錄債券系統自啟用以來,運作極為順暢,平均每筆交易可於一分鐘內迅速完成款券移轉,每月平均處理登記面額,由八十七年的一兆四千億元,增加至目前的七兆一千億元,而無實體公債在次級市場之交易量,至九十二年八月底,已占整體債券市場(包括各級政府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券等)交易量之八十四%,成為債券市場重心,為投資大眾所肯定。
實施實體公債轉換無實體公債作業
為使實體公債之持有人亦能享有無實體公債之效益,央行於八十七年底訂定「中央實體公債轉換登錄公債作業要點」,並規劃完成相關電腦作業系統,自八十八年一月起,開辦實體公債轉換無實體公債作業,此項作業非強制性,持有實體公債之民眾可透過央行與清算銀行之連線處理,完成轉換作業。
開辦以無實體債券辦理法院提存作業
為減少提存人以實體債券辦理提存之不便及風險,並使無實體債券之持有人,亦得以無實體債券辦理提存,央行與司法院等相關單位歷經多年協商,達成無實體債券可作為法院提存標的之共識。經規劃相關作業,並據以完成「中央登錄債券作業要點」之修正及相關電腦系統功能之建置與測試,自九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與司法院修正後之「提存法施行細則」,同日發布實施。提存作業之施行,除簡化提存作業程序,消弭代庫銀行收存實體債券之風險,並增加金融機構
將實體債券轉換為無實體債券之意願,進一步提昇轉換成效,加速落實政府債券全面無實體化
。截至九十二年八月底止,無實體公債流通總額共二兆三、五九六億元,占公債未償餘額的比
率達九十七%。
政府債券無實體化的具體效益
1、央行方面:免除債票辨識、點交及保管作業,提昇貨幣政策及國庫經理業務之執行效率。
2、經辦公債機構方面:節省客戶兌領實體債票之保管、點數、核銷及本息基金調撥等相關作業成本;增加之無實體公債業務,可開發新客源並吸收公債投資人存款,擴大銀行服務層面。
3、國庫方面:縮短債券發行作業時間,免除債券印製費用,降低政府舉債成本,並簡化後續債票管理之繁複作業。
4、投資大眾方面:消弭實體債券保管交割風險,確保投資人權益,並免除投資人憑券領取本息之不便,簡政便民。
5、債券市場方面:增加債券交易之安全性及方便性,形成債券市場交易重心,促進債券市場之發展;且開創債券市場自動化作業基礎,符合先進國家支付系統發展潮流,有助於債券市場國際化。
實施公債及國庫券電子連線投標作業
為提昇公債及國庫券投開標作業效率,央行經訂定「中央公債及國庫券電子連線投標作業要點」,並建置中央公債及國庫券電子連線投標作業系統,自九十年三月開始運作。投標單位傳送投標訊息係利用電腦網路,經數位簽章機制處理,將訊息以私密金鑰簽署數位簽章,透過系統自動以央行之公開金鑰加密製作數位信封後傳送,並由政府憑證管理中心提供認證及憑證簽發管理服務,以確保訊息之完整性、不可否認性、認證性及機密性。開標時,則由央行以私密金鑰解開所有投標資料密文後,再進行開標作業,開標結果透過系統自動傳送投標單位。本系統上線後,除避免人工投開標之不便或標單誤填之情事外,開標作業時間大幅縮短,由以往下午四時三十分提前至下午二時辦理完竣,有利債券市場及早訂價,此外,投標單位也可透過系統傳送相關報表,或連線查詢列印相關資訊,有效提昇作業品質及效率。
實施以來,已獲致具體績效如下:
1、央行方面:縮短開標作業時程,提昇開標作業效率,簡化人工開標作業;並迅速掌握相關資訊,強化其正確性及即時性,落實電子化政府之目標。
2、連線單位方面:透過連線系統自動檢核傳送投標資料,提高標單之正確性,掌握最新商情,精確反映市場利率,有利資金調度,提昇作業效率;另一方面亦可透過系統傳送報表,簡化人工作業。
3、債券市場方面:債券業務自動化,促進債券市場交易活絡,有利債券市場之健全發展。
完成增額公債標售及發行作業
增額發行係就已發行流通在外之公債以相同之發行條件增量發行,除發行日及標售價格與原始公債不同外,其到期日及票面利率皆與原始公債相同。為有效建立指標公債及建構債券市場殖利率曲線,並配合「定期適量發行公債」之政策,以及行政院金融改革專案小組資本市場工作小組第三分組「健全債券市場發展」之改革議題,央行積極規劃建立無實體公債增額發行機制,並完成相關電腦系統之修正,已於九十二年四月、六月及八月順利完成五年、十年及二十年三期增額公債之標售及發行作業。
規劃分割債券交易制度
分割債券係將附息公債分割為本金及各期利息,均可獨立交易之零息債券,英、美等國均已有該項金融商品。為因應國內債券市場之發展,行政院金融改革專案小組亦將本項工作列為「健全債券市場發展」改革議題之一。目前央行正與相關單位研議分割債券之稅賦課徵方式,俟課稅方式定案後,即將據以規劃相關作業。
規劃無實體債券跨行款券同步交割機制
在目前無實體債券架構下,同一家清算銀行客戶間之交易,可選擇款券同步交割,但跨清算銀行客戶間之交易則尚未建立此項機制。為進一步提昇債券市場清算交割之安全性,央行正積極規劃推動跨行款券同步清算機制,將中央登錄債券系統與央行同業資金調撥清算作業系統連結,使無實體公債及國庫券之跨行交易,可採款券同步交割方式,以消弭登錄債券跨行交易的交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