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中央銀行-中文版

:::

新聞發布第156號(有關兩位人士提出本行過度干預外匯市場等評論之澄清)

發布日期:
中央銀行90/08/09新聞稿 中央銀行新聞稿 90年8月9日發布
<網址:http:/www.cbc.gov.tw>
據本(九)日某網路新聞報導,有兩位人士對中央銀行提出下列四項評論,央行特逐項澄清如下:
一、由於央行過度干預外匯市場,導致外匯作為避險工具無法充分發揮,才是導致台灣的主權信用評等被調降的主因。
說明:事實上,七月十六日標準普爾公司(S&P's)調降我國信用評等所引述之理由中並無「央行干預」乙項,前述評論顯與事實不符。
中央銀行基本上尊重市場機能,新臺幣匯率交由市場供需決定,僅在偶發性、季節性及非理性預期等特殊因素干擾市場時,才會適度進行調節,避免匯率過度波動(此為各國央行職責)。
目前我國外匯市場上,與新臺幣匯率相關之避險工具均已完全開放,包括遠匯交易、換匯交易、換匯換利交易、選擇權交易等,加上十五種已開放之純外幣衍生性金融商品,足可滿足國內廠商避險之需求。事實上,截至昨(八)日為止,廠商利用遠匯交易乙項進行避險之金額即高達一一八億美元。
二、央行隸屬行政院,不僅總裁必須參與院會可能受到政治干預,也必須到立院備詢,無形中也會受到立委影響,導致降低央行在貨幣政策執行上的獨立程度。
說明:民國五十年七月中央銀行在台復業,隸屬總統府,至六十八年十二月改隸行政院,其獨立性一向受行政及立法部門之尊重。中央銀行貨幣、信用及外匯政策之釐訂及執行,不因政黨輪替而有差別。央行總裁偕同局處主管定期赴立法院做貨幣政策報告並備詢,係民主政治之常態。
三、由於央行理事會並非經常性開會,最後只能淪為為央行總裁背書,使央行實務操作上成為「總裁制」,就容易受到政治的干擾。
說明:中央銀行理事會定期開會,重大政策以合議制方式決定;遇有緊急事件,則加開常務理事會或臨時理事會,提案均經與會理事充分討論後,採多數決;央行總裁僅為理事會主席,並無評論中所述之「總裁制」情事。
四、其中一位人士更於七月廿二日公開發言,認為「新臺幣匯率貶值係圖利出口商」。並於其對外公開的著作中,作下列陳述「尤其在十月十二日股價指數輕易跌破六千點關卡後,股市傳言中央銀行動用外匯存底護盤喧囂雲上。」
說明:本(九十)年五月下旬至七月上旬,由於少數國內學者及部份國外投資銀行對新臺幣匯率做不實之預測,再經媒體之喧染報導,致台北外匯市場由原先外匯超額供給變為超額需求,因此造成新臺幣匯率貶值,此項貶值純係反映市場之外匯供需變化,並非央行主導之結果,更無所謂「圖利出口商」之情事。
中央銀行之政策制定及業務執行,一切依法行事,並受行政院主計處及監察院審計部之稽核與監督。
希望學者為文評論,必須依據事實,力求嚴謹,不宜恣意引述傳言,以訛傳訛。
 
收合/CLOSE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