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中央銀行-中文版

:::

新聞參考資料(美國新經濟的總體經濟涵義)

發布日期:
中央銀行92/02/08新聞稿 中央銀行新聞參考資料 92年2月8日發布
<網址:http://www.cbc.gov.tw>
美國新經濟的總體經濟涵義
前美國科林頓政府時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Martin N. Baily於2001年以「新經濟的總體經濟涵義」(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Economy)為文,從總體經濟的觀點探討美國新經濟產生的原動力、新經濟對各主要經濟層面或主要變數的衝擊、新經濟的下滑、不確定性對發展新經濟的影響以及新經濟對總體經濟政策的涵義等各個層面的課題。茲摘要重點如下:
一、 美國新經濟的原動力主要係來自於非資訊科技部門的強烈需求,而非一般大眾所認知係由於高科技部門本身創新能力突發性的提昇。非科技部門有鑑於全球化以及國內的競爭壓力,乃不斷引進高科技,此舉促使科技部門積極進行研發,兩者的互動非常重要。
二、 美國1990年代的新經濟期間,高科技促使生產力提高,電腦資源的生產力對總要素生產力的貢獻程度為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但就產業別而言,服務業生產力成長對全體產業生產力成長的貢獻程度最大,尤以批發零售業、金融與商業服務業等為最;而工業部門方面,則僅耐久財製造業有亮麗的表現。
三、 與西歐國家及日本等跨國比較顯示,美國新經濟的發展,除了資訊科技部門與非資訊科技部門的良性互動以外,勞動市場較具彈性、產業競爭程度較強、有形與無形的市場障礙較少、有紀律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等皆為重要的促成因素。
四、 由於新經濟期間,美國勞動生產力快速成長,致實質工資的升幅也較以往為高。新經濟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失業率得以降低。配合適當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率也呈下降的趨勢。此外,新經濟期間,美國股市的表現十分良好,其中雖有部份投機性泡沫存在,惟也的確反映了經濟的基本面,如生產力的加速成長以及企業無形資本的累積等。
五、 美國2000年第二季以來的經濟衰退型態,與二次大戰後以來其它九期的景氣循環並無太大的差異。鑑於自本次景氣衰退以來,美國勞動生產力持續下降以及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影響,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
六、 美國新經濟興起的背景為有紀律的財政政策。雖然財政政策本身不會創造新經濟,但有紀律的財政對經濟良性循環有相當的助益,應繼續維持。
七、 美國貨幣政策在新經濟期間表現令人激賞,但未來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尤應注意經濟持續下滑對金融面的影響。
 
收合/CLOSE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