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中央銀行-中文版

:::

本行如何制定及執行貨幣政策?

發布日期:

為達成「中央銀行法」所賦予的多重政策目標,本行經由審慎評估多樣化的經濟金融訊息即依據資料(data-dependent)進行貨幣政策決策;並透過利率操作、採取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以及貨幣與信用管理之三大面向操作策略(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al strategy),影響資金借貸成本等金融情勢,以落實維持物價穩定、匯率穩定、金融穩定,並協助經濟發展等政策目標。

本節將分別簡述本行貨幣政策的決策基礎,以及貨幣政策的操作策略。

(一)本行貨幣政策的決策基礎為何?

參考多樣化的經濟金融指標進行決策

本行負有多重政策目標面對瞬息萬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及經濟結構變化經由檢視多樣化的經濟金融指標,包括經濟成長、通膨預測、產出缺口、利率與匯率走勢、貨幣數量、銀行信用、資產價格等,綜合評估國內外經濟金融與貨幣信用情勢及其未來風險以作為制定貨幣政策的基礎

本行理事會是貨幣政策的最高決策機構

本行理事會是貨幣政策的最高決策機構,每年按季召開4次例行會議,就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與國內貨幣信用發展進行討論,並就有關貨幣、信用及外匯政策事項進行審議及核定。本行理事會置理事11人至15人(現為15人),由行政院報請總統派充。

本行理事會除1年召開4次例行會議外,若遇與貨幣政策有關的重大事項,依法得召開臨時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做成決議,例如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全球網路泡沫破滅期間),增開臨時理事會6次與常務理事會4次;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增開常務理事會6次。有關歷年貨幣政策決策及其背景說明,可參閱本行網站「中央銀行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說明。

(二)本行的貨幣政策操作策略為何?

貨幣政策操作策略係指本行彈性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影響銀行準備金與短期市場利率,採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以及貨幣與信用管理,來達到「中央銀行法」所賦予的法定職責。

以下分別說明本行利率操作架構、管理浮動匯率制度、貨幣與信用管理,以及這三大面向操作策略對於實現本行法定目標的重要性。

短期利率管理

  • 本行利率操作架構

本行經由審慎評估重貼現率與各天期央行存單發行利率的妥適水準以反映本行貨幣政策方向重貼現率為本行主要政策利率,於每季理事會,經綜合考量當前物價、通膨展望及產出缺口等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變化後訂定,具有宣示作用;此外,由於重貼現率為市場取得最後融通的利率具懲罰性質近年也成為本行利率操作架構的上限

chap3-1

公開市場操作為本行最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台灣因經常帳長期順差,反映國內存在龐大超額儲蓄,銀行體系資金充裕;因此,公開市場操作主要係每日發行央行存單方式回收市場餘裕資金適度調節銀行體系資金調控準備貨幣於適當水準央行存單發行利率係隨重貼現率調整,其調幅則由本行參酌經濟金融情勢與市場資金狀況而訂,為市場重要參考利率並為外界觀察本行貨幣政策動向的重要變數由於央行存單發行利率與主要貨幣市場利率關係密切故可藉由存單發行機制建構本行利率操作架構,以引導短天期市場利率於適度水準,並可強化貨幣政策的利率管道傳遞機制

目前本行每日發行之存單以28天期為主並搭配發行91天期、182天期存單,以調節銀行體系較長天期資金,3種天期存單發行利率已形成同天期貨幣市場利率參考指標。此外,為協助銀行調節極短期或非預期性餘裕資金,本行每7天發行1次7天期存單、每14天發行1次14天期存單。實務上,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與7天期之貨幣市場利率差距有限7天期央行存單利率尚可形成極短天期市場利率的下限

此外,台灣金融體系結構以銀行為主,央行存單發行利率亦成為銀行存款利率之訂價基準銀行放款的信用管道在台灣貨幣政策傳遞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為強化銀行信用管道之傳遞效果2002國內推動銀行放款利率制度改革,使銀行放款利率可隨存款利率或市場利率機動調整實施以來,銀行業款利率多隨本行操作利率調整,銀行業放款與投資年增率持續成長,貨幣政策傳遞機制順暢。

維持新台幣匯率動態穩定

  • 本行採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在台灣資本移動近乎完全自由化下,考量台灣貿易依存度高,匯率波動不宜過大,同時為保有若干程度的貨幣政策自主性與彈性(即確保貨幣政策傳遞機制),以因應國內外經濟金融衝擊,自1989年4月起,本行採行較具彈性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 regime)。

在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下,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市場供需決定惟如遇不規則因素(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及季節因素導致匯率過度波動與失序變動,而有不利於經濟與金融穩定之虞時本行將本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1]

為避免短期國際資本(熱錢)大量移動對台灣外匯市場的干擾[2]本行在必要時調節匯市、採取資本移動管理之總體審慎措施以維持外匯市場秩序。而在本行調節匯市的同時,也會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如發行央行存單)進行沖銷操作,俾維持國內貨幣數量在適當水準。

本行必要時調節匯市,旨在減緩匯率過度波動,而非扭轉趨勢就短期間或長期趨勢而言,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有升有貶,呈雙向波動,具有彈性,並非僵固不變。自2000年以來,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NEER)大致維持在過去36個月移動平均值上下5%的範圍內,以反映基本經濟情勢,並呈現動態穩定。

chap3-2

  • 本行維持新台幣匯率動態穩定,有助達成對外幣值穩定與金融穩定、物價穩定與協助經濟發展的目標

維持新台幣匯率穩定,有助促進金融穩定。例如,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本行為遏阻投機資金炒作,停止銀行辦理顧客間新台幣NDF(無本金交割遠匯)業務,並阻貶新台幣;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阻升新台幣,並實施總體審慎措施,協助台灣度過當時的經濟金融動盪。

根據本行對於匯率反應函數(reaction function)[3]的實證研究,新台幣匯率具有反通膨(anti-inflationary)及反循環的特性,代表國內物價上漲時,新台幣呈升值趨勢(有助減輕輸入性通膨壓力);景氣衰退時,新台幣則呈貶值趨勢(有助提振出口),此特性有助避免國內物價出現高通膨或通縮的現象,及台灣經濟產生過熱或過冷的情形,有助物價穩定與協助經濟發展。

貨幣與信用管理

  • 貨幣數量管理在本行貨幣政策操作角色的演變

貨幣總計數M2(貨幣數量)成長攸關經濟活動所需資金,與信用存量為一體兩面,加以與物價關係密切,本行自1992年起,於年底依次年經濟成長率與物價年增率預測值等,並考量其他影響M2成長的不確定因素,如國際經濟金融情勢及影響資金動能的外在環境變化,訂定適當的貨幣成長目標區。長期而言,因國內物價平穩,M2成長率大致與代表經濟活動指標(經濟成長率與CPI年增率之合計數)相當,反映M2足以支應經濟活動所需。

台灣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特質,M2成長時常隨外資變動而起伏,加以民眾資產選擇趨於多樣化、金融創新等因素影響,M2成長的不確定性升高全球金融危機後,短期貨幣成長對物價的預測能力弱化[4],意味短期的M2成長目標對於穩定物價作用似變得模糊;M2與產出、物價在較長期間仍具有穩定關係[5]維持M2適度成長,仍有助達成物價穩定的目標鑑於M2具備中長期指標的特性,自2020年起,本行將其調整為成長參考區間且不再逐年設定

chap3-3

此外,貨幣總計數M2蘊含市場信用存量的資訊,透過檢視貨幣數量與其組成的變化,可協助評估資金移動與金融體系之穩定狀況。根據本行實證研究[6]調控M2成長率於適當水準,亦可促使銀行放款不致過熱,進而達成維護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的目標

  • 本行進行信用管理,有助達成維護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的目標

全球金融危機後,國際間更加關注金融穩定,許多國家採行總體審慎措施,以抑制金融體系或特定部門信用過度暴險。本行曾採行針對性總體審慎措施,強化金融機構控管不動產授信風險[7],達成維護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的目標

 

[1] 本行執行匯率政策的法源依據為「中央銀行法」第33、34及35條與「管理外匯條例」第5條,條文明訂中央銀行調度外匯、調節外匯供需及辦理外匯業務之規範。

[2] 如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台灣的跨境移動波動度增加一倍。詳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18), “Macroeconomic and Foreign Exchange Policies of Major Trading Partn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Report to Congress, Apr.。

[3] 詳林依伶、張志揚與陳佩玗(2013),「新台幣匯率反應函數之實證分析-兼論與主要亞洲國家之比較」,中央銀行季刊,第35卷第1期,頁35-62。本行引用該研究,樣本期間為1994年第1季至2019年第3季。

[4] 本行參考Filardo et al. (2014)實證方法,以不同落後期(2季、4季、8季)與樣本期間(全樣本期間為1992年Q1~2019年Q3,縮短樣本期間為2008年Q1~2019年Q3),探討貨幣成長預測通膨率之效果。詳Filardo, Andrew, Hans Genberg and Boris Hofmann (2014), “Monetary Analysi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ycle: an Asian Central Bank Perspective,” BIS Working Papers, No.463, Sep.。

[5] 本行以共整合模型檢視M2與產出、物價之間長期(共整合)關係,估計結果顯示,產出與物價之係數估計值大致具統計顯著性,與名目M2貨幣餘額的變動方向均為同向,符合理論預期,顯示M2、產出與物價間確實存在著長期共整合關係。另以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檢視M2、產出與物價之關係,估計結果顯示,M2仍然對產出與物價具有顯著影響力,惟經濟成長率與CPI年增率並未顯著地影響M2成長率。

[6] 由M2年增率與銀行放款與投資年增率間Granger因果檢定顯示,樣本期間為1995年1月~2019年12月,兩者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M2中的各種存款為銀行的負債面,作為銀行放款與投資的資金來源;而放款與投資則透過貨幣創造,影響M2年增率。

[7] 有關本行採行不動產貸款針對性審慎措施之過程及成效,詳中央銀行(2016),「以美國次貸危機為鑑,台灣採行不動產針對性審慎措施具有成效」,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6月30日。

 

收合/CLOSE
回頁首